太阳能热水器从买回来到安装到房顶,只要调试成功,以后人们就很少去关心了。可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,太阳能热水器会有各种物质沉积在换热器及管道内壁面,这些物质称为沉积物,主要由水垢、淤泥、腐蚀生物体、藻类、菌泥构成,通常人们又称为污垢。那么,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垢是如何产生的呢?对大家的身体又有哪些危害?又该如何去除?接下来,请大家跟随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吧!
据了解,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用上1到2年后,热水温度明显下降,出现传感器失灵、电热管爆裂、热水变黄、变混的现象,其原因是水垢所致。
水垢对热水器的危害
1、降低热效率。由于水垢比金属的导热系数小几百倍。因此,即使在受热面上形成不太厚的水垢,也会因为热阻大,使其导热效率降低,造成热损失。受热面上结有水垢,会使金属管壁局部过热,当壁温超过其工作允许极限温度时,就会使其局部鼓包,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电加热管上,也是致使电加热管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2、降低循环量。太阳能真空管内结垢后,流通截面积减少,增加了水循环的速度和流动阻力致使升温效果明显下降。
3、降低使用寿命。水垢附在太阳能真空管内,很难清除。为了除垢需要经常清洗,因而增加检修次数,费时费料费财。而且可能由于除垢方法不当而降低使用寿命。
4、腐蚀金属内壁。水垢是一种复杂的盐类,其中含有卤素离子,在高温下对铁有腐蚀作用。通过对铁质水垢的分析,可知它含铁量达20%-30%左右。水垢的侵蚀会使金属内壁变脆并不断向深处腐蚀。
上一篇:热水器的注意事项